当前位置: 首页 > 中医药 > 中医药常识 > 中医基础 > 信息
编号:213039
脾胃受伤,辩证论治
http://www.100md.com 2001年5月14日 导医网
     中医治病特别重视脾胃。正因为如此,东垣专著《脾胃论》以垂后世。健牌是为脾胃受伤而设,引起脾胃受伤的原因甚多,故医者使用健脾之法也不少。其目的是使胃能纳能磨,脾能运能化。不可一提健脾,即施补法,当具体问题具体处理。临床上,健脾之法虽然很多,但是,归纳之,主要有以下几种。

    一、益气健脾法:此法乃为脾胃气虚而设。临床上,凡见面色无华、少气懒言、精神不振、四肢乏力、不思饮食,或食少无味、肠鸣泄泻、苔薄白、脉虚弱等症者,皆宜本法治之。脾胃气虚,当益气健脾。

    二、温中健脾法:此法乃为脾胃虚寒而设。临床上,凡见腹中时痛、喜温喜按、按之痛减,或腹中寒冷、便溏、口不渴、舌苔白、舌质稍淡、脉沉缓弱等症者,用本法治之,其效甚佳。脾胃虚寒,当温中补虚,缓急止痛。

    三、暖肝健脾法:此法为肝寒犯胃而设。临床上,凡见干呕、吐涎沫、头痛、饮食纳差,或成痛便溏、口中无味、苔白有津、脉沉弦等症者,予上法治之,必获良效。肝寒犯及脾胃,应暖肝气,健脾胃。

    四、温肾健脾法:本法乃为肾阳虚弱致脾肾受伤而设。临床上,凡肾中命门火衰,不暖脾胃,致五更泄泻、不思饮食、食之不消,或腹痛、神倦乏力、舌质淡、苔白、脉沉无力者,宜用本法治之。命人不暖脾土,当补命火以暖脾土。

    五、疏肝健脾法:此法为肝郁犯及脾胃而设。临床上,凡见情志抑郁。胸胁作痛、肠鸣腹痛、大便溏泻、泻必腹痛、泻后痛减、食少无味、苔薄白、脉弦缓等者,宜用此法治之。肝郁犯及脾胃,应疏肝健脾。

    六、化湿健脾法:此法为湿困中焦,致脾胃受伤而设。临床上,凡见脘腹胀闷、不思饮食、口淡无味、恶心呕吐、口干不欲饮水、苔白腻、脉缓或滑者,宜用本法治之。湿困中焦,脾胃受伤,化湿健脾。用藿香、厚朴、豆鼓、杏仁、赤茯苓、泽泻各9克,苡仁18克,水煎服,其效非常。此方宣通气机,化湿利水,故可消除中焦湿滞,使脾胃功能得以恢复。此即《内经》所谓“治病必求其本也”。脘腹冷胀着,加干姜、肉桂;口苦咽干,苔黄而腻者,加黄连、黄芩;挟食积者,加焦三仙。

    七、消食健脾法:此法乃为饮食伤及脾胃而设。临床上,凡证见脘腹胀满、腹中时痛、暖腐吞酸、厌油呕恶、大便溏泻、泻后证减、苔腻、脉沉缓等者,当用本法治之。饮食伤及脾胃,应消食健脾,常用神曲、半夏、陈皮、茯苓、山楂、麦芽、莱菔子等药物。脾胃虚弱者,加白术;挟寒者,加干姜。

    总之,损伤脾胃的原因,既可由七情所致,也可由六淫引起。脏腑功能的偏盛偏衰,也能损伤脾胃。因此,治疗脾胃受伤,切莫偏执一方一法,要强调辨证论治。, 百拇医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