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 首页 > 中医药 > 针骨专业 > 针灸治疗 > 针灸知识
编号:152272
三棱针疗法
http://www.100md.com 2002年2月2日 中国传统文化网
     一、[概说]

    三棱针是用于点刺放血的工具。用它刺破患者身体上的一定穴位、病灶处、病理反应点或浅表静脉,放出适量血液,以达到治愈疾病目的的方法,称为“刺血疗法”或“刺络疗法”。

    1、针具

    三棱针由古代九针中的锋针发展而来。一般用不锈钢制成,针柄较粗,呈圆柱形,针身呈三棱形,尖端三面有刃,针尖锋利,有大、中、小三号。一般以中、小两号为常用。

    2、针刺方法

    正确的持针手法为:拇食二指捏住针柄,掌握针刺方向,中指端紧靠针身下端,控制针刺深度,具体的针刺方法有以下三种。

    (1)、点刺法:针刺前,在预定的针刺部位上下用左手拇食指向针刺处推按,使血液积聚于针刺部位,消毒后用左手拇食中三指夹紧或捏起被刺穴位,右手持针,针尖露出1-2分,对准穴位刺入1-2分深,随即将针迅速退出,左手轻轻挤压针孔周围,右手以消毒棉球擦去血滴,使出血数滴至数十滴,最后用消毒棉球按压针孔。此法常用于十宣、十二井、印堂、攒竹等穴。
, http://www.100md.com
    (2)、散刺法:散刺法是对病变局部周围进行点刺的一种方法,根据病变部位大小不同,可刺10-20针以上,由病变外缘环形向中心点刺,以促使瘀血或水肿得以排队,达到“宛陈则除之”及去瘀生新,通经活络的目的。此法较之点刺法,面积大且针刺多。《内经》所谓“赞刺”、“豹文刺”皆属此列,多适用于皮肤病和软组织损伤类疾病的治疗,如顽癣、丹毒、局部瘀血、水肿等。

    (3)、泻血法:先用橡皮带结孔在针刺部位上端(近心端),局部消毒后,左手拇指按压在被刺部位下端,右手持三棱针对准被刺部位的脉管(静脉)刺入,立即退针,让血液自然滴出,松开橡皮带,待出血达到所需量后,用消毒棉球按压针孔。针刺深浅须根据血管深浅、出血量的多少而定。本法适用于四肢部位的穴位,如委中、尺泽。

    3、作用

    (1)、泄热祛邪:刺络放血法具有良好的清热泄火,宣畅气机的作用,尤其适用于外感发热和各种阳盛发热。临床上常用此法来治疗某些急性传染病及感染性疾病。
, 百拇医药
    (2)、化瘀通络:刺络放血具有疏通经络、流畅气血、祛除瘀滞作用。适用于气血郁结经络或血瘀局部诸症。临床上可用于治疗血瘀所致的血管神经性疼痛、中风后遗症以及各种因损伤引起的肿胀、疼痛等。

    (3)、开窍醒神:对于热陷心包、痰火扰心、痰迷心窍以及暴怒伤肝、肝阳上亢等所致的口噤握固、神昏谵语、不省人事及便闭不通等实证者,用刺络放血可收到开窍启闭,醒神回苏的作用。临床上常用于昏迷、惊厥、癫狂及中暑等重危证的治疗。

    (4)、解毒急救:刺络放血对于一氧化碳急性中毒、酒精中毒、感染性中毒以及虫蛇咬伤、疮痈疽等均有较好的解毒功效,使毒邪随血出而得泄。

    (5)、调气和营:凡因气血悖行、营卫逆乱而致头痛、眩晕、胸闷胁痛、腹痛泄泻、失眠多梦等,皆可用刺络放血方法来治疗,使营卫气血和调而获愈。

    4、取穴特点
, 百拇医药
    (1)、特定穴:因特定穴与脏腑经脉紧密相应,具有特殊功效,故为点刺放血所常用。如急救时常点刺井穴。

    (2)、奇穴:经外奇穴对某些病证具有显著作用,故为点刺所常用。如点刺金津、玉液,治舌卒肿;点刺太阳治眼红肿痛。

    (3)、其他部位:如病理反应点:胃脘痛、吐泻、瘰疬、眼疾等,均可在胸、腹、背部寻找到细小的暗红点,此为脏腑在体表一定部位所呈现的反应点,皆可点刺出血;又如血管显露处;多取头面、舌下、肘窝、耳背、耳尖等处显露的静脉血管点刺放血;再如在瘀血、疮毒 肿、皮肤病等病灶处,局部点刺放血。

    5、出血量

    三棱针刺络放血的疗效好坏,与出血量的多少有密切关系,出血量的多少一般与病人体质、放血部位、病情有关。

    (1)、微量:出血量在20滴以下,包括局部充血、渗血,主要用于较大面积浅表疾患,如神经性皮炎、顽癣、下肢慢性溃疡等。
, 百拇医药
    (2)、少量:出血量在20滴以上,主要用于头面及四肢指(趾)部穴位和一些急性热病,如急性结膜炎,急性扁腺炎等。

    (3)、中等量:出血量在15毫升以下,主要用于一些外科感染性疾病以及部分急症,如疔、痈疽、急性软组织损伤等。

    (4)、大量:出血量在15毫升以上,达几十甚至上百毫升,可用于部分急证、实证,如中风、癫狂等。

    二、[临床应用]

    1、感冒

    A、点刺风门、肺俞、少商,各出血3-5滴,如有高热者,可在耳尖点刺放血3-5滴。

    B、点刺大椎,并加拔火罐,以穴位溢血为度。

    C、点刺双侧中冲、少商,可预防流感。
, http://www.100md.com
    2、咳嗽

    A、点刺尺泽、丰隆,出血数滴;点刺肺俞,加拔火罐。

    B、久咳者,肺经鱼际可见静脉血管呈青紫色,点刺放血如珠;痰滞不出者,足内侧公孙、然谷处可见青紫色络脉,点刺出血如珠; 久咳阳虚者,取足三阳经脉青紫处,点刺放血。

    3、高血压

    A)取太阳、印堂,点刺出血各1-2毫升。

    B)取曲泽、委中,点刺放血各1-2毫升。

    C)取大椎、肝俞,点刺后加拔火罐,使之出血约2毫升。

    4、中风、中风后遗症

    A)取百会、大椎、十宣、委中点刺,每穴出血数滴,可治疗中风后遗症。如治中风,则取腘静脉、耳背静脉或颞静脉放血50- 100毫升。
, http://www.100md.com
    B)取少冲、合谷,点刺出血3-5滴,每日2次,可治疗中风。

    C)取足三里、曲池、大椎,点刺放血,可预防中风。

    5、癫狂

    A)点刺人中、神门、十二井穴,出血数滴,双侧委中刺破静脉放血10-20毫升。

    B)取太阳、曲泽、大椎点刺加拔火罐,出血10毫升左右。

    C)取百会、肝俞、心俞点刺出血,背俞穴加拔火罐,出血5-10毫升。

    6、丹毒

    A)取血海、隐白、少商点刺出血数滴。

    B)在病灶处及其周围怒张的小静脉,点刺后加拔火罐,出血数毫升。
, 百拇医药
    C)用三棱针沿“红线”分段点刺出血数毫升。

    7、下肢静脉曲张

    A)刺破委中处曲张的静脉,出血5-8毫升。

    B)选取委阳、足临泣及曲张静脉周围有关穴位,点刺出血,一次放血量约5毫升左右。

    8、疳积

    A)点刺四缝,出血为度;或挤出黄色粘稠液。

    B)点刺华佗夹脊(T1-T5),见血点即可。

    9、目赤肿痛

    A)取攒竹,太阳点刺出数滴。

    B)取耳穴眼、肝,点刺出血数滴,两耳交替使用。
, http://www.100md.com
    C)取耳尖或耳背静脉,点刺出血5-10滴。

    10、一氧化碳中毒

    A)取人中、十宣、素髎,点刺出血3-5滴,并在肘窝静脉刺破放血5-10毫升。

    B)刺破耳背静脉,出血数滴。

    三、[注意事项]

    1、严格遵守无菌操作,防止感染。

    2、点刺、散刺时手法宜轻、宜浅、宜快,泻血时要对准静脉一刺而中。

    3、临近重要内脏的部位切忌深刺。

    4、动脉血管和较大的静脉血管禁用刺血。

    5、皮肤感染、溃疡、疤痕及不明原因的肿块,不要直接针刺局部患处,宜在周围选穴针刺。

    6、虚证、妇女产前产后,外伤大出血者以及有自发性出血倾向或损伤后出血不止者,禁用刺血法。

    7、针刺前要根据需要考虑好放血的量,切不可盲目从事,无目的放血。, http://www.100md.com